创业服务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生活

法律生活

公司薪资保密协议条款是否有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2-16
阅览量

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应当遵守规章制度和制定、公示程序、并且其内容不得与法律相违背。 薪酬保密制度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手段,是指'...

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应当遵守规章制度和制定、公示程序、并且其内容不得与法律相违背。

薪酬保密制度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手段,是指用人单位与每个员工单独约定薪酬,并规定不得打探他人的薪酬,发放薪水的时候也会采用一定措施不使其公开。企业采用薪酬保密制度的目的是有利于其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工作态度及工作岗位灵活决定薪金水平,员工之间也不会因薪水的差异而产生矛盾,从而减少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家法律法规中既没有规定薪酬必须保密,也不禁止企业采用保密制度。

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制定薪酬保密条款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自由意志协商的结果。但薪酬保密作为单位的一项制度性规定,在实际使用中,因缺失约束限制必然在一定范围内与《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原则存在冲突,对一些基础性、常规性岗位,抑或同一工种的劳动者而言缺失公平。

《劳动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劳动报酬。在薪酬保密的情况下,劳动者缺乏知情权,其同工同酬的权益无以凭借。也有观点对于薪酬保密制度认为“员工有权了解自己工资情况,也有权了解同等条件下其他员工待遇,这涉及企业对待员工是否公平的问题。”类似本案这样员工因私下打听同事工资而被开除的案例在现实中也有不少,用人单位在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的确可以制定公司规章制度,但因打听工资就被开除显然不合理。违反公司的工资保密制度并不属于劳动合同的根本违约,用人单位就此解除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律精神。

从情理来说,薪酬制度的公开或保密关系到员工是否拥有足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若是员工在本单位对他们最切身利益所在都不能拥有知情权与参与权,那对他们的积极性与满意度显然会有所损害。公开的薪酬制度使内部沟通更为有效,可以减少误传,增强信任感。
保密协议

薪酬保密制度在中国企业现得到广泛应用。这项制度在员工隐私,防止员工互相攀比,减少员工冲突和流失,便利企业管理上确有优势,故在其合理范围内法律应当尊重。而作为一种制度,薪酬的等级体系、岗位差距以及操作程序还应以公开为准则。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当前政策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整合,仅供学习参考交流。
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3123658318@qq.com我们核实后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