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服务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生活

法律生活

公司出现经济危机时才会官司缠身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2-04
阅览量

看了很多新闻,又看了身边很多公司,忽然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所有出现问题的公司都官司缠身。这当中一定是有些共性的原因的,我们来大概探讨一下。 一、没钱'...

看了很多新闻,又看了身边很多公司,忽然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所有出现问题的公司都官司缠身。这当中一定是有些共性的原因的,我们来大概探讨一下。

一、没钱才会惹官司
公司和人不太一样。有些电视剧里拍的是当某人有钱了,就会有些莫名其妙的关系来攀附,甚至会有些莫名其妙的官司找上门,无非都是想薅羊毛。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这样,我不太清楚,毕竟我没有做有钱人的经验,谁有的话,请告诉我一下心得体会。

公司正好与这个相反,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官司,显得世界和平,一片祥和的样子。一旦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各种官司都上门了。小到劳资纠纷,大到债务违约,总之,各种官司都会出现。

其实这个也好理解,企业是营利组织,一切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找上门来的官司也是围绕着钱展开的。即便有些事儿闹大了,要抓人了,一打听,还是经济类的犯罪,比如非法集资、诈骗、虚开增值税发票等等。如果企业弄到像刘汉那种状况,那么这个企业其实也就是一个掩护了,实质已经不是开办企业了。

既然绝大多数企业涉及到的官司都是民事,那就好理解了,不是因为没钱了,怎么会惹上这些官司呢?因此 ,当企业官司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因为这说明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对于企业高层来说,就要开始反省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式,甚至要检讨企业战略是否出现了问题。

二、如何应对这些官司
企业发生民事官司,按照我们传统的说法,这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所以,通过协商解决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调解机制,并且还有专门的调解委员会和专门的调解员。通过调解可以缓和矛盾,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总之,调解机制本身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能不能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有没有机制,更需要双方能坐下来,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然后通过妥协来达成一个对双方都最不坏的协议。

只有当双方矛盾无法调和了,最终才提交给法庭裁判。如果一开始就把矛盾扩大到无法调和,那么也就失去了调解的机会和可能。因此,遇到问题后如何开始协商,如何开出自己的“报价”,这是很有技巧的。一般来说,这有点像讨价还价的过程,双方都把条件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拉一点,几个来回之后达成了平衡,照顾到对方最核心的利益部分。这样差不多就可以达成共识了。

一方如果不肯做任何让步,要对方完全接受自己的条件,那就没得谈了,只有等裁判这一条路可以走了。但是以中国人传统上息讼的心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是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要采用这种做法。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要这么干。有些事情一旦到了没退路的地步,未必对自己都有利。事实上,我在接触的很多案子中,也的确看到了这种情况。最终裁判的结果还不如当初协商时对方开出的条件。

三、改善经营才是根本
解决官司只是眼下必须要面对的困境,其实这个过程不仅非常耗费精力,同时也非常耗费有限的资金。毕竟请律师都是要花钱的,而且价格不菲。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钱有时候也必须要花。

解决眼下的困境,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因此,最终还是要从改善经营管理上下功夫。企业经营和个体户做生意还是有区别的,这里有观念的问题,也有视角的问题,更有格局的问题。其中最难解决的是格局问题。

格局有时候是有惯性的,不是参加几个总裁班,听了几堂讲座,认识几个所谓的同学就能有所改变的。这是需要从企业经营的整体上去思考的。

在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生意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虽然这是一个主要环节,但是并非全部。因此,关注点不能只看到生意,还要看到其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一些同样重要的关节点。
经济危机

最近我在帮企业修改员工手册。我敢说这版员工手册是公司迄今为止最完善的。但是我现在担心的是,即便制度完善了,程序也合法了,最后可能还是一场空,因为没人执行。虽然执行能力本身也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的职能没人来承担。职能、岗位的缺失才是最致命的。

无法执行的制度,最终就是纸老虎,企业没有制度约束,最终也是一盘散沙。企业经营出问题,生意再好,最终还是不赚钱。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能悟到这一点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当前政策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整合,仅供学习参考交流。
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3123658318@qq.com我们核实后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