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服务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生活

法律生活

法律人工智能是泡沫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1-25
阅览量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各个领域都开始发展人工智能产品。法律行业也不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法律平台。 然而,并非所有的行业都能够用人工智'...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各个领域都开始发展人工智能产品。法律行业也不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法律平台。

然而,并非所有的行业都能够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替代,迷雾散去,有多少法律科技产品会变成泡沫?接下来,本文作者做了详细地分析。

2018年,人工智能法律平台LawGeex与多个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了关于保密协议的仲裁、保密和赔偿的辩论,结果是AI准确率高于人类律师。
2019年,在首届法律科技创新峰会上,曝光了阿里巴巴内部进行过的一场比赛:600份在线协议,8位专业律师用时一周,而人工智能仅用时1秒。
2020年,融了4亿多的一家名为 Atrium 的法律软件和律师事务所初创公司宣布倒闭。
2020年,国内某股权服务商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融资,国内某破产办案一体化工作平台获得数百万投资。
在法律科技产品市场,究竟哪些是泡沫,哪些是金子?如何判断一款法律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金量?

01  讲故事与实际应用价值

市场,从来不缺包装,更不缺天才般的销售。
人工智能,AI,大数据,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区块链,一堆高深莫测名词,确实能掩盖一部分真相,尤其是不懂技术或不懂法律的吃瓜群众。
法律科技的实现,确实需要技术深度参与,离不开算法和数据。
只不过,有些法律科技产品就像搭积木,重复“造轮子”:
依托开源工具,把原有业务流程、套上项目管理系统、塞进一些数据,组合成大而全的产品,再起一个酷炫名字。

产品,本质是解决问题的东西。问题有很多种。比如,如何用产品讲一个好故事?
只讲故事,如同皇帝的新衣,总有戳破的一天。
市场,是用脚投票的地方。
没有客户买单,没有续费,投入产出不平衡,终将导致悲惨结局。
例如,融资4亿多的美国法律科技创业公司Atrium,最终倒闭,解散员工,退还投资款,给出的理由是“未能找到比传统律师事务所更好的盈利模式”

02  数据是核心

基于大数据,有很多可能性,比如检索报告、智能问答、结果预测。
这些具体应用,都离不开最底层的支撑:数据。
数据就是法律科技这座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数据从何而来?
一种是已公开的司法文书,一种是企业自身的经验积累。前者是获取外部数据,后者是沉淀的内部数据。
以劳动争议为例。
“规范侠”是一款法律科技与人事合规相融合的法律产品。根据产品研发者介绍,这款产品有两个底层数据来源:
第一,主创团队近五年服务过的1000家企业,30000件/年劳动争议咨询个案的经验;
第二,汇编整理的2014—2018年超过75000件劳动争议案件裁判大数据。
数据,就像一座富矿,找到它,只是开始,剩下的还有挖掘和利用。
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人工智能。人工背后,则是投入、成本以及时间。
尤其是自然语言理解,至少得做语义、做标注。没有前期准确标注,也就没有后期算法学习的素材。要做准确的标注,至少得需要大三以上的法学生,而且是大量的法律人。
技术手段,如同挖矿工具,是用铲子、传统机器,还是5G智能设备,这就取决于技术水平了。

03  细分还是大而全

没有强大实力,一开始,大而全,不是骗人,就是自嗨。
小步前进,快速迭代,可能是正确的选择。毕竟步子大了,很危险。
一厘米宽度,十公里深度,深入进去,更容易挖到金子。
以离婚诉讼为例。
2017年,25周岁的法国人路易·拉海-查内,根据公开的250余万份司法判决,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最终预测出法国各地不同离婚诉讼结果,比如子女抚养权。

从2017年到2020年,又有多少全新的法律科技产品呢?
底层数据和技术边界,就像摆在法律科技产品面前的两座大山,唯有正面攀登,绕路那是不现实的,除非不想到达山顶。
法律智能

04  流程线上化,还是再造业务流

把线下的流程,用互联网手段改造一遍,用APP或网站呈现。理想状况下,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优化,据说可以提高效率。
现实,是复杂的。更何况,把流程线上化的人,不一定懂真实的业务。
就像没有实际给书记员打过电话的人,又如何体会到一遍又一遍拨打的心情。
再造业务流,基于传统业务流程,迭代优化,重新设计,这也是可能的。
比如,律师团队的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文档协作。问题是,再造业务流,是否一定科学、符合实际情况?
每一模块,设计出对应功能,这在技术手段上,借助特定接口,或许不是难事。难得是,当每个模块做出来后,拼接在一起,不会产生冲突,甚至是冗杂。
再造的业务流程与传统业务流程相比,没有明显更高价值,大家又为什么要用呢?

更高的价值,来自于现实困境的优化。本质上,还是效率的提升,比如利润率、客单价、缩短时间。
能够发现法律人的现实困境,只是发现问题,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
就像法律检索慢、不准确,这确实一直存在,但至今好像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不能解决好,解决到什么程度,这又是新的挑战。
以破产业务为例。

2020年,破易通平台系统获得数百万投资。在研发过程中,破易通由多个破产管理团队实际参与,结合破产业务实际,运用科技手段,最终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办理信息化”。
法律科技产品,有时候难得不是技术,而是如何与法律业务结合,真正落地,带来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停留在微信公众号宣传稿。
毕竟,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可以把问题解决好,这是三个完全不同层次。

05  法律科技产品:泡沫,还是金子?

法律科技产品,喊了好几年,从学术讨论、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再到法律科技公司的宣传,一直有声音。
但是广为人知的产品却不多见,这又是为什么?究竟是泡沫,还是金子?
回到问题出发点:在什么场景下,产品被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当前政策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整合,仅供学习参考交流。
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3123658318@qq.com我们核实后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