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服务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社会焦点

社会焦点

未成年人涉毒风险仍需立法发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1-16
阅览量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完成最新一次修订,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时间,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关注再掀高潮。 涉毒违法犯罪严'...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完成最新一次修订,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时间,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关注再掀高潮。

涉毒违法犯罪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一直以来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毒品形势,要进一步防范化解未成年人涉毒风险,仍需加强立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完善,为未成年人远离毒品提供了多重保障。未成年人涉毒多与家庭监护缺失、教育不当,亲友、朋辈或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相关。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明确了国家监护制度,完善了委托照护制度,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内容,赋予了社会公众报告权利,增强了发现机制,同时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责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使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长出了牙齿”,卡住了未成年人涉毒的重要关口。而阻却涉毒作为未成年人保护中的特殊领域,今后需刑法等相关部门法予以更多关注,整体提升立法水平。

应加快建立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防止未成年人由被害人滑向涉毒深渊。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涉毒未成年人都曾是性侵、拐卖人口、家暴等引发的刑事案件的直接或者间接受害人。建立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就是要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予以有效帮助,使其在人身、物质、精神上遭受的损害得到全面恢复。目前,部分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政策法规中提到了社会力量参与的内容,但由于均属宣示性规定,社会力量介入存在找不到服务对象、渠道不畅通、缺乏统一标准等困惑。刑事案件给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更大更持久,未成年人难以靠自己或家庭的力量走出阴影,甚至会走上“恶变”道路,亟须建立国家主导、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的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封堵未成年人因被害而涉毒的不归路。

应推动禁毒法治适应新型毒品特征,全面完善未成年人涉毒的惩罚-预防体系。随着传统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增大,不少不法分子制毒贩毒转向更为隐蔽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的娱乐性等特征迎合了青少年追新求异、从众等心理特点。与此同时,未成年人染上毒瘾后,不法分子把未成年人发展成“马仔”参与运毒、贩毒,已成为未成年人涉毒案件的重要特征。与成年人吸毒往往是自陷不义相区别,未成年人通常是受到诱惑、教唆,甚至胁迫。因此,减少未成年人毒品需求,对于减少供应、打断毒流,具有显著作用。应建立严打利用未成年人犯罪和宽缓处罚未成年人相结合的刑罚体系,分化瓦解涉毒违法犯罪团伙,并加强矫正改造和分类预防,进一步减少未成年人涉毒,为未成年人成长撑起一片清朗天空。

毒品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减少未成年人涉毒,计在预防,重在保护。在法律修订程序复杂的情况下,可先以健全社会政策、完善刑事政策的方法引领法治进步,进而站在未成年人的视角规制立法,最终实现消除未成年人涉毒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当前政策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整合,仅供学习参考交流。
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3123658318@qq.com我们核实后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