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的微信公众号都会发布图文并茂的销售信息,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但制作方手里没有合适的素材,又不愿意自己创作的,制作方往往就会在网络上找相'...
许多企业的微信公众号都会发布图文并茂的销售信息,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但制作方手里没有合适的素材,又不愿意自己创作的,制作方往往就会在网络上找相关的图片。这种行为很可能会构成侵权呢。
01使用网络上搜索到的公开图片,构成侵权吗?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条:美术、摄影作品等,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也称作版权。网络上搜索出的图片,尤其是免费图片,很多来源不明,即使没有版权声明,也不代表该图片不受版权保护。无论图片的原作者是否提供了公开的版权声明,其作品都受到法律保护,他人不能随意使用。
02图片经过再加工后还算侵权吗?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等。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部分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未经许可,再次加工他人图片的行为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利。也就是说,不仅再加工本身,就连传播再加工版权作品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侵权。如果你是图片的权利人,则需要通过举证证明侵权图片与原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雷同性。
03什么情况下不经许可也可以使用版权图片呢?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形,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注意使用时要指明出处,且不得侵犯其他著作权利)。比如以下三点:
1. 不公开。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或者为了科研,在科研人员内部使用等。比如你从网上下载了一幅版权图片,和朋友私下欣赏,不算侵权行为。
2. 引用、说明或用于公益。包括报道新闻、介绍评论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时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作品;图书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或盲文等。
3. 免费。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对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比如你在公园里看到一个你喜欢的雕塑,将其拍摄下来,不算侵权。
在如今自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人发表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带有商业宣传或盈利性质。在使用图片时请务必斟酌,确定自己的图文内容和发表平台不涉及商业行为。如果你不慎被著作权人起诉,则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对图片的使用属于上文中提到的范畴,减少误会和损失。
04如果不幸被诉侵权了,会有哪些后果?
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图片涉及到商标等其他严重情节,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赔偿标准为:
权利人实际损失 + 合理维权费用。司法实践中,权利人多会提供该图片版权许可费用凭证(带有惩罚性质)、自身经营损失证据、公证费用、诉讼费用、律师费用、保全费用票据等证据。如果你是被侵权的一方,保留那些「能证明因对方侵权而造成自己损失的证据」会对你维权带来极大帮助。
侵权人的违法所得 + 被侵权人的维权费用(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时多采用此标准)。此数额对于著作权人而言举证难度依然很大。但如果侵权人是网络销售商,单价和销售数量均公开,会减轻一些举证压力。
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当前两项均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依此条原则处罚)。因为举证难度的问题,此赔偿确定方式在判决中较为常见,法院会按照侵权的时间、用途、性质、维权支出等综合评定。
法律
05如何正确使用图片?
1. 依照著作权人的声明合理使用。有些著作权人会声明图片开源,允许下载使用,或只声明不可用于商业用途等。你可按照著作权人许可内容使用,并保留相关证据。另外,要特别留意授权人对于授权范围的规定。比如,有些版权的授权主体是个人(或企业),即当你(或你的企业)购买了该作品后,可以无限使用;但有些则按次授权,同一幅作品用在文章 A 和文章 B 中会被算作两次使用,如果你只支付了一次的授权费,依然要承担侵权的风险,请务必留意。
2. 从正规途径购买图片。如果拟使用的图片上有明显图片库水印或者创作者水印,要及时与图片著作权人联系,购买使用权并保留授权协议。
3. 在委托设计、宣传、印制商品等涉及第三方的环节,要注意约定侵权责任的归属,合理避免侵权风险。
4. 个人原创。自己动手拍摄、手绘、设计所需的图片。不过,如果你的作品中使用了非原创素材,一样要留意素材的版权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