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时候上学时可能就听说过监护人这一词,但当时处于自身年龄以及阅历的关系,对于这个词的概念并不太了解,以为所谓的监护人指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其实'...
在我们小时候上学时可能就听说过监护人这一词,但当时处于自身年龄以及阅历的关系,对于这个词的概念并不太了解,以为所谓的监护人指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其实这样想也没错,但关键在于监护人可并不是仅仅只有父母,在我国,法定的监护人有且不止一位,它可以由很多人来承担。那么法定监护人都包括哪些人群呢?
监护人
这里就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首先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而在现实生活中来说,情况一般也是如此。但同时法律也考虑到了其他的情况,例如说父母双亡或者不具备监护能力,那么此时会由谁来充当监护人呢?
一般来说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可以是被监护人的兄、姐,或者说其他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是可以充当监护人的。另外,如果有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那么在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后,也能够成为其法定监护人。
接着就是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精神病人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其具有特殊性与不确定性,精神病人也是需要有监护人了。而法律规定,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的配偶;
(2)当事人的父母或子女;
(3)当事人的其他近亲属;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后方才能成为其法定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