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服务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服资讯 > 工商资讯

工商资讯

成熟企业实现业务超预期增长的秘诀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3-26
阅览量

契约有次参加行业聚会,听到大家在讨论一个叫“最佳雇主”的奇葩奖项。虽然年底的各种互联网大会,会给一些企业颁布奖项,但是这么神奇的奖项契约还是第一次'...

契约有次参加行业聚会,听到大家在讨论一个叫“最佳雇主”的奇葩奖项。虽然年底的各种互联网大会,会给一些企业颁布奖项,但是这么神奇的奖项契约还是第一次听说。经过多方调查才知道,原来这个奖是由智联招聘为“中国好雇主”颁布的特殊奖项,同时也让求职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工作”、“好雇主”。并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三亚高大上的喜来登度假酒店大宴会厅,举办了201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

现在的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契约好奇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本着了解牛逼企业如何用人、留人的心态,契约去颁奖典礼溜达了一圈,居然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其中智联CEO郭盛提出人力资源行业的4个“新常态”,居然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经济新常态”遥相呼应相呼应,代表着人力资源行业未来的方向。

1.薪酬“新常态”——薪酬年涨幅将降至6%-10%

在过去两年中,每年平均的加薪幅度是10%到15%。而在今年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薪酬的增幅仅能达到6%到10%左右。这和我国的CPI是紧密相关的。当智联准确掌握具体每个行业、每个职位的薪资情况,才能有效的给企业和求职者准确的建议,提高“连接”的效率。

2.人才流动“新常态”——人才加速流动

人才将越来越多的由低效率的行业或企业流向高效率的行业或企业,而这种流动会逐步加速。哪个行业增长得快,人才就会蜂拥而至。同样,对于区域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准确掌握人才的流动方向,才能有及时调整业务重心,一方面向企业有针对性输送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人才进行相应培训,以适应新行业、新企业的需求。

3.城市“新常态”——新一线崛起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差距会逐步缩小。新一线城市会更多的崛起,会成为吸引人才非常重要的城市,所以智联会跟着人才流动的方向,布局更多三四线城市和中小企业,这是顺势而为的最佳选择。

4.人力资源“新常态”——从资源到资本

中国已经从人口比较富余的国家走向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国家,这是转型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从人力资源走向人力资本,最终走到人才经济的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智联作为企业主和求职者的“连接”者,如果还只是简单的做“简历仓库”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的需求,所以智联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做出高效的延展。这就像智联CEO郭盛说的那样:“未来几年,从战略上看,我们会继续发展核心在线招聘业务,同时校园、测评、培训等新兴业务也会重点发展,为招聘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为此智联做了以下3点努力。

1、通过布局南方,向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延伸,横向拓展招聘业务,扩大人口红利。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这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岗位需求,尤其是在低线城市的中小型企业。”所以智联继在收购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人才热线后,日前又在苏州科技城揭牌了其南方营销互动中心,再度南下意在打破区域限制,更好地为华东、华南地区三四线城市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得益于公司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智联招聘独立雇主数强劲增长。第一财季中的独立雇主数为264,97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 28.3%,可见智联横向发展效果惊人,未来还将继续享受新一轮的人口红利。

2、向上游延伸深耕校园市场,使得校园业务增长显著。学生是未来就业的主力军,智联为雇主增加了校园招聘活动,还连续两年与央视新闻频道合作了“就业有位来”大学生就业公益活动。郭总也表示:“未来,智联将继续推进校园业务,并深化职业发展平台的转型,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职业匹配服务,帮助每一个人才对口每一个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人才市场的桥梁功能。”

3、通过“智联卓聘”纵向补位中高端人才市场。现代这个人才紧缺的时代,正是中高端人才的市场,智联不仅找准了中高端求职者被动求职的特点,为目标用户打造了“让工作来找你”的求职平台,同时还与英孚、达内等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为中高端求职者提供测评和培训两项服务,打造中高端求职者的职业发展平台。对中高端人才进行服务,不但ARPU值高,让财报更好看,而且还通过培训、评测等业务,拓展出了新的盈利模式。

可见智联一方面深度了解企业需求,将招聘工作深入企业内部,与企业一起寻找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战略转型, 以覆盖求职者整个职业生涯为出发点,打造“3的三次方”产品模型,即为学生、白领、高端(专业人士或管理人士),匹配3类产品:测评(我是谁)、网络招聘(我能干什么)、教育培训(我如何进步),并通过线上、线下、无线三个渠道,为职场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平台。从而实现从“简历仓库”到“人才加工厂”的战略转型,为中国人才市场打造一个闭环生态链。

智联既然做了这么多努力,至于效果如何,还是看最终给股民们的“成绩单”。契约从智联2014年Q3的公开财报中了解到,智联实现当季营收2.935亿元人民币,比此前预期区间的上限高出了1350万元人民币,更远超华尔街4位分析师营收2.6891亿元人民币的平均预计,股价当然也相应做出了喜人的表现。

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趋势,资源分配会不太公平。资源会向人才倾斜,会向效益更高的行业倾斜。同时,企业人才争夺会比较激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才经济会取代人力资本、会取代人力资源。在中国,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才会变成新常态下非常重要的投入。智联准确看到并把握住了这个趋势,其所走的每一步都能恰好踏在浪尖之上,才有了如今这么骄人的成绩。

智联的招聘业务已经非常成熟,Q3财报居然还远超投资者预期,这得益于公司高层对国内整体经济大环境、人才大环境的深度了解,及时做出战略转型,在业务上进行高效纵深延展,这一切只为让企业和求职者的“连接”更加高效,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智联的这些做法,同时也值得其他成熟型企业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当前政策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整合,仅供学习参考交流。
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3123658318@qq.com我们核实后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