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都说“成功要趁早”“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让那些年近不惑仍在打拼的创业者困惑,“奔四”的创业者难道真的已经失去创造力,他们还有机会吗?
美国知名风险投资人维诺德柯斯拉说过:“35岁以下的人才是真正推动变革的人,在创意方面,45岁以上的人基本上就死亡了”
诚然,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年少成名,Facbook、Twitter、WhatApp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建立的。而且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富于激情,敢于挑战和突破,是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推动者,正如红杉资本的迈克尔莫瑞兹所言:“20多岁的创业者相信自己没有不能突破的界限、不能超越的极限和不能跨越的障碍。”
但是,一个不可以否认的现实是,一些创业者确实能够大器晚成,例如爱迪生、乔布斯(如果我们把iphone看做是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真正辉煌的开始)。
从社会和经济角度观察,中国的职业人士和创业者者面临高企的房价和生活压力,这是的最近十年30岁一下的科技创业者凤毛麟角,而初步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人脉资源的,大多数都是奔四的人群。实际上35-45这个年龄时中国最活跃的创业人群,他们大多依然保持着“逆生长”的激情和创造力,往往兼具多年职场历练的执行力。
奔四的人:他们有过更丰富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找谁一起做;他们积累了足够的人脉资源和创业技能、技术,找对方向就可以开始;他们储备了一定的资本,足够应付早期的启动;他们有足够的商业经验,知道如何运营、管理、营销。。。他们不像毛头小伙那样冲动,但同样可以为梦想而激情澎湃。